政讯通中心

正确吃味精 不会不健康

发布时间:2022-12-11 11:42:23  作者:佚名   来源: 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味精和食盐、酱油一样,是不少家庭烹饪必备的调味品之一。但关于味精的争议也不绝于耳,“味精是化工合成产物,致癌”“味精加热之后有毒”……味精真如传闻中所说的那样吗?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精》(GB 2720—2015)提到,味精是以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玉米、糖蜜等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等)发酵、提取、中和、结晶、分离、干燥而制成的具有特殊鲜味的白色结晶或粉末状调味品。
从工艺上可知,味精并非化工合成产物,而是用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制成,和米酒、陈醋的制造工艺类似,其自身是安全的物质。
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谷氨酸钠是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增味剂。
味精加热后产生致癌物质?
不少人认为“味精致癌”,主要是由于网络上“味精加热后产生的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有害”之类的说法。有研究表明,味精加热至120℃以上并长时间保持,可能生成焦谷氨酸钠,但这种物质并不致癌,也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长时间高温生成焦谷氨酸钠,只是会让味精失去鲜味,影响提鲜效果。因此,一些商品介绍里会提示“出锅前再放味精”。
味精和鸡精哪个更好?
受“味精不健康”的说法影响,很多消费者将视线转向了“更为健康”的鸡精。但实际上,作为复合调味品,鸡精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味精(谷氨酸钠),只是另外添加了盐、糖、核苷酸等食品添加剂,使提鲜效果更明显。因此,不存在谁比谁更健康,消费者根据需求适量食用即可。
味精的正确打开方式
适量添加。味精鲜度高,少量添加即可达到提鲜效果。
避免高温。烹饪时最好在出锅前加入味精,味精超过120℃长时间加热,会生成没有鲜味的焦谷氨酸钠,影响提鲜效果。
平衡味精与盐的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到“清淡饮食,少吃高盐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常量营养素钠离子的参考摄入量为1.5克/天”。
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含有钠元素,含钠量较高,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口味调节食盐和味精的添加量,避免过量摄入钠离子,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特殊人群慎食。肾病、高血压等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味精。


原文链接:https://www.ah315.cn/display.asp?id=139019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打假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打假参考网 dajiack.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