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回顾
小林为了提高记忆力,在网上找到一种名叫“利他林”的药物,商家称之是能提高注意力的“聪明药”。随后,小林在一个外国网站上以2000元的价格购买了4板,服药后自己感觉效果不错,他认为此药物一定有市场需求,于是又批量购买了40板利他林,并在网上寻找买家。一男子找上了小林,二人在约定地点交货时被公安机关抓获。最终小林以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罚金5000元。
法官析法
利他林又称哌醋甲酯,早在1996年就被列为国家管制药品,属于《精神药品品种目录》第一类精神药品。按照我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除另有规定的外,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进行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的种植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等活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不得零售。禁止使用现金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交易,但是个人合法购买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除外。
禁毒法和刑法均对毒品进行了界定,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第七项规定,行为人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吸食、注射毒品的人员贩卖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的,以贩卖毒品罪定罪处罚。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82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致使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造成危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有人可能会不解,认为利他林属于精神药品,为何按贩卖毒品罪论处?这是因为我国对精神药品的购买和使用是严格管控的,如果自身有治疗疾病的需要,必须通过医院遵医嘱合法购买使用。非法贩卖精神药品,也有可能构成犯罪。即使某些行为达不到犯罪标准,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毒品的可怕就在于成瘾性,一旦染上,很难戒除,所以一定不要轻信各种所谓的“聪明药”。
(宋小盟: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