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佩戴耳机,耳垢会慢慢增加,如果不注意卫生,耳朵发炎的几率会增加;耳朵长时间处于一个疲劳状态,反应就会变得迟钝;佩戴耳机听歌,注意力会被分散,无论是开车还是走路都会不安全……今天是全国爱耳日,也是世界听力日。据世卫组织2021年的《世界听力报告》称,全球约20%人口(约15亿人)有听力损失。
据耳科专家称,耳机目前正成为年轻人的“听觉杀手”。如何预防儿童耳聋?年轻人如何保护听力?老人听力损失可以医治吗?对此,耳科专家表示,做好科学预防,正确佩戴耳机,积极接受治疗,上述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儿童篇】
孕前做好耳聋基因检测
世卫组织2021年的《世界听力报告》称,全球约20%人口有听力损失。听力问题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耳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妇产科研究所实验部遗传咨询师何文智介绍,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6万余名新生儿由于遗传、药物、感染、疾病、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成为听障儿童。
遗传是最大的致聋因素,比例约达60%。“每100个听力正常的父母就有6个携带遗传性耳聋突变基因,携带者会传递给孩子引发聋病。” 何文智介绍,夫妻双方为听力正常的携带者,每一胎有1/4的概率生出听障宝宝。如果是遗传性药物耳聋基因突变,孩子无论性别,一旦用药物不当,便会致聋。
支招:三级防控手段 可预防儿童听障
既然基因能导致耳聋,有什么手段能提前发现致病基因呢?何文智表示,耳聋基因的筛查在耳聋的早期诊断干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规范化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够及时发现胎儿异常,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实现每个家庭孕育一个健康聪明宝贝的心愿。
耳聋三级防控手段有:一级预防,婚前孕前耳聋基因检测;二级预防,高危孕妇产前筛查与诊断;三级预防,新生儿听力和基因联合筛查。
【青年篇】
耳部略有瘙痒即停戴耳机
据《世界听力报告》称,目前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存在听力问题。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李军政表示,噪声是引起听力损失的原因之一,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使用耳机,长期佩戴耳机是导致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耳机成了新一代“听觉杀手”。
李军政解释道,耳朵长期佩戴耳机,耳垢会慢慢增加,如果再不注意卫生,耳朵发炎的几率会增加;耳朵长时间处于一个疲劳状态,反应就会变得迟钝;佩戴耳机听歌,注意力会被分散,无论是开车还是走路都会不安全。耳机对耳蜗的刺激较为强烈,对负责声音转化的毛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也就是声音过大,戴耳机的时间过长,会损伤听力。
支招:正确佩戴耳机 预防听力损失
1.选择合适耳机。最好是选用头戴式耳机,头戴式耳机对于听力的损失比耳塞式要小。耳塞式的耳机直接塞在外耳道中,声波对于鼓膜、听骨链、听神经的刺激更大。使用入耳式耳塞要选择和耳朵大小匹配的胶套,太大会导致不适或者耳道发炎,太小起不到降噪的效果。
2.正确佩戴耳机。耳机不要只戴一侧,单戴一侧的话,单耳向大脑传递声音信号,很容易致使我们调高音量。夜晚不要佩戴耳机睡觉,平常不要长时间戴耳机。
3.牢记“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当感觉到耳部略有瘙痒时应该停止戴耳机。
【老年篇】
60岁以上听力残疾率逾一成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60岁以上听力残疾率达11%。目前,耳聋是继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之后,成为困扰老年人排名第四的疾病。年龄增长、遗传、噪声、耳毒性药物、代谢、疾病等是老年听力损害的原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耳专科主任熊观霞告诉记者,老年性耳聋,即年龄老化出现的听力损失,在老年听力损害原因中占到66.87%。老年性耳聋属于自然衰老过程,是不可逆的退行性变,常见表现为不自觉地提高自己说话的音调、反复问一个问题、答非所问、听到别人的声音而听不清楚说什么等等。
支招:积极治疗恢复听力 医治老人耳聋
“耳聋并不可怕,即便是老年人,积极干预、积极治疗就有希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耳专科主任熊观霞表示,虽然耳聋目前无有效治疗的药物,但如今有成熟的获得听力的方式,听力下降可佩戴助听器,听力损失程度严重可以植入人工耳蜗,完全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服务资讯
广州多家医院今天举行“爱耳日”义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今天8:00~17:00,官方App“掌上中山一院”云诊室举行爱耳日云义诊活动。贫困听障儿童、听障学生,还可在云诊室咨询人工听觉植入(耳蜗、声桥、骨桥)手术公益资助。
广东省人民医院:今天9:00~17:00,省医耳科专家在微信小程序广东省人民医院5G医院平台举行线上免费咨询及义诊。义诊疾病包括耳科疾病(耳聋、耳鸣、眩晕、耳流脓等)。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今天9:00,省二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琶洲院区门诊一楼大厅,开展义诊宣教活动,现场还将免费提供相关听力项目检查与人工耳蜗、助听器调试保养。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今天8:30~11:30,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番禺院区门诊五楼举行义诊活动,现场免挂号费(限号150人),可咨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相关临床疾病。
热门点击